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支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法制健全、安全保障的数据共享生态圈。
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的数字政府阶段强调构建数字思维,以惠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探索数据价值,有效发挥数字生产力。目前,国内领先省份基本通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一体化政务服务,实现了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而如何进一步实现数据驱动、智能管理的数字政府,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政府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与挑战。
在政务协同方面,政府部门之间协作但不协同,政务业务及社会信息尚难打通,数据交换、流通、共享不畅。信息壁垒致使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打了折扣,比如一些省市数据交换平台停留在服务辖区内的特定领域,功能单一,尚未形成惠民服务合力。
在政务运营方面,无论是惠民业务审批,还是对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当前大多停留在被动管理、事后管理层面,离高效智慧管理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针对危险品储运的监管,需要数据驱动的智慧预警系统,帮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决策,提升风险防范和处置效率。
在数字普惠方面,数字政务服务的渗透率有待提升。面对数字困难群体,如老年人群和部分传统企业,由于使用习惯、条件限制以及数字素养等原因,渗透率仍然比较有限。政府需要持续在基层政府中开展普惠数字服务,让数据价值和数字便利惠及广大群众。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数字政府的赋能空间需要大力拓展。当前产业发展仍然受到“重招商轻运营,重监管轻赋能,重短期轻长期”理念的影响。如何根据当地经济环境及地域特点,利用大数据精准招商,辨识先导产业,高效配置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仍然是政府提升数字运营能力的当务之急。
未来“数字智能政府”的建设,需要突出以数据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广泛地识别并启动数据价值,利用数据价值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产业经济等各领域全面赋能。
在数据协同方面,应着重搭建全面协同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机制。组织成立“一把手”挂帅的“专班”即数字政府推进组织,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及跨平台的政务协同和数据共享,重塑政府运营模式和机制,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数字平台建设,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体系创新。
在政务运营方面,应着重强化政府的数字治理意识。一方面,充分研究数字化应用和创新场景,以政务服务场景建设为导向,探索在场景服务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推进数字化的“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体系,及时掌握数据,积极跟踪过程,科学评估与纠偏。
在数字普惠方面,应着重补齐惠民领域数字政府建设短板。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有效服务单元,构建覆盖教育、医疗、生活、安全等全方面民生需求的智慧社区平台。推进数字化惠民服务反馈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惠民服务反馈机制,让更多群众参与服务规则制定、实施监督以及评估反馈。
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应着重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区域政府间协同,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围绕城市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招商,并加强产业大数据建设,完善产业互联网,找准先导产业加速数字化,再逐步带动相关产业和整体生态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