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个图强” 海南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时间:2024-06-03
来源: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海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任务。如今,海南正充分发挥“三度一色(温度、深度、纬度、绿色)”优势,努力“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使海南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2024年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记者 沙晓峰 摄

依托“三度一色”优势

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初,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南繁育种基地,研发人员张树寅陆续收割袁两优1号和广红3号等海水稻品种以及300多份海水稻小品种新材料。依托纬度优势拥有的适宜气候条件,“南繁硅谷”为300余份珍贵的海水稻新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让新的南繁加代季又迎来了丰收。

“海水稻比普通水稻适应能力强,不仅抗盐碱,还抗风、抗涝、抗病虫害。再加上海南盐水和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具备周年育种和全年鉴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育种和品种鉴定的效率。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华南组11个区试点中,海南便是其中一个。”张树寅说道。

这也是海南依托“三度一色”优势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如今,“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空间最大、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培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在深海方面,“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科考船、“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和运行。在航天领域,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加快推进“三区三链”,即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发展和“航天+”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在今年3月13日举办的海南省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綦树利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自《总体方案》印发以来,海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四大主导产业为‘主力军’、以‘海陆空’三大未来产业为内生动力、以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为‘金字招牌’、以六大重点产业链为引领、以23类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以 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为‘主战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位引领

政策为产业发展“扩容筑基”

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需政策进行高位的引导与推动。今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正式施行,相比于《目录(2020年本)》,《目录(20204年本)》的鼓励范围进一步扩大,总体上增加33条。其中,海南产业发展亟需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业态、海上风电、专用汽车制造、绿色建材生产等被正式列入鼓励类产业,为海南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也让更多的相关行业头部企业深化在海南的发展。位于海口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通过高科技产品和数字化生产线,一小时便有50万片药高效产出。包括齐鲁制药在内的多家省内药企正以“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持续研发新药品,不断走向国际化,让“海南制药”走向世界。

今年2月底,长达143米,叶轮直径达292米的风电叶片由落户海南的明阳集团在东方智能制造基地成功下线,这也是目前全球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叶片。近年来,海南积极布局海上风电产业,通过“延链”“扩链”“强链”,持续吸引了众多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落地海南,产业向心力不断扩大。

“《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是结合海南自贸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需、市场主体所盼的背景下制定的,将与系列自贸港开放性政策优势、‘三度一色’生态优势叠加形成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综合性优势,进一步吸引重点领域优质企业集聚海南发展。”綦树利称,《目录(2024年本)》中增补的相关业态,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海南的夯实发展,助力海南构建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目前,海南正着力深化鼓励类产业招商引资应用,形成合力推动政策转化为项目,赋能产业发展。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企业的活力也被激发。海南省财政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海南享受鼓励类产业目录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的企业累计减免税额236.73亿元;通过鼓励类产业目录等政策对海南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要素加速向省内重点产业领域布局。2023年,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六成。

锚定方向

聚焦“五个图强”奋起发力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海南正在不断听取建议、因地制宜,依托“三度一色”优势寻找新质生产力的最优发展路径。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表示,海南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兴旺和经济腾飞的关键和抓手仍是创新,海南应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让创新在引领海南发展大势、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使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驱动力。

在今年3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都需要依托具体的产业来落地承接。他建议海南应结合自身的政策优势,梳理挖掘适合培育的产业。“目前海南正积极发展南繁、航天等未来产业以及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等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增加产业产品的单位附加值和产业的品牌效应,对于自贸港高质量建设与产业聚集大有裨益。”

这也正是海南在探索寻找的发展路径。结合产业基础,如今海南已经确定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产业赛道上的目标——聚焦“五个图强”:

一是“向种图强”。海南地处热带,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过70%的品种都经过南繁的培育,已有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集聚海南。下一步,海南将全力攻关种子这一“农业芯片”,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二是“向海图强”。目前,海南已有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装备落地运行。接下来,海南将积极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深远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

三是“向天图强”。目前,全国第一个民建民用的商业航天一号发射工位已于去年年底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成,二号发射工位也已于今年3月底土建完工,预计今年6月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围绕火箭链,海南还将拓展推进卫星链、数据链等“航天+”产业项目落地,打造集发射、研发制造、旅游、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文昌国际航天城。

四是“向绿图强”。海南正深入打造“清洁能源岛”,未来将探索更多变“碳”为“宝”的实践路径,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推动绿氢“制储输用”,推进石化新材料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五是“向数图强”。利用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完善5G、绿色算力、国际通信海缆等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大健康、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优自贸港数字经济。